跨越千里的缅怀:94岁老红军遗孀清明赴金寨祭扫

浏览次数: 信息来源: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发布时间:2025-04-09 17:42
字号:

清明时节,金寨县革命烈士陵园内,松柏凝翠,庄严肃穆。4月7日上午,一辆载着特殊客人的车辆缓缓驶入园区——94岁的白惠清老人坐在轮椅上,手捧鲜花和丈夫夏益善的戎装照片,在子女陪伴下,跨越1000公里,从西安赶赴这片浸染着丈夫青春热血的土地,完成一场跨越时空的“重逢”。

时光回溯到1914年,夏益善出生于安徽六安韩摆渡乡。16 岁那年,他毅然加入中国工农红军,从大别山走向更广阔的革命战场:在川陕根据地反围攻战斗中冲锋陷阵,随红四方面军踏上漫漫长征路;抗日战争爆发后,作为八路军129师386旅战士,在百团大战中与日寇浴血拼杀;解放战争时期,参与保卫延安、解放大西北、进军新疆等战役,从连长一路升任副师长,战功赫赫。

1955年,他被授予三级八一勋章、独立自由勋章、解放勋章;1988年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。1990年,这位为党和国家奋斗一生的老红军在西安逝世,遵照遗愿,骨灰安葬在金寨县革命烈士陵园,与牺牲的战友们长眠于此。

岁月流转,英雄的故事在时光中沉淀,而亲人的思念却愈发绵长。近几年,尽管白惠清老人的腿脚越发不便,但她的心中始终揣着一个念头:到丈夫的墓前,说说家里的变化,看看金寨的新貌。

在子女的支持下,这场筹备半年的行程终于在今年清明成行。

4月7日上午,当白惠清老人的轮椅缓缓靠近墓碑,“夏益善”三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。陵园工作人员早已提前擦拭墓碑、敬献花篮,连墓前的青草都修剪得整整齐齐。

老人双手颤抖着捧起鲜花和照片,仔细抚平照片边角,看着儿子将照片轻轻贴在墓碑上,泪水夺眶而出:“老头子,我带孩子们回咱老家看你了,这么多年,我们都好好生活着,没让你失望。”

祭奠仪式上,子女们依次献上鲜花。夏益善之子夏军红着眼眶说:“小时候听父亲讲战友的故事,总觉得他们很远;如今站在陵园里,才明白什么是‘一寸山河一寸血’,他的革命精神一直是我们的‘传家宝’。”

“守护好烈士陵园,就是守护革命先辈的初心。”金寨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徐超介绍,作为“红军摇篮、将军故乡”,近年来,金寨县全面推进全县烈士纪念设施提质改造工程,切实把烈士纪念设施管理好、维护好。今年清明期间,全县同步启动“赓续・2025・清明祭英烈”活动,通过沉浸式祭扫、红色宣讲、线上云祭奠等形式,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。

春风拂过,陵园内的松涛声仿佛在回应着跨越时空的思念。这是一位革命伴侣的深情倾诉,更是一个家庭对初心的坚守,一份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传承。

标签:
关联信息